· 

當初選擇這塊地的原因

 

有書友想知道我如何尋覓到未來家園的預訂地,於是我整理成文字,在這裡跟大家分享,同時慶祝土地在今天終於拍板定案,作為給自己26歲生日以及一輩子的禮物!

1. 交通便利:因為自己是個半路痴,而且開車時就喜歡放空,所以一開始就設定不要開山路彎來彎去太久的地點,加上因為還需兼顧在市區的工作,假如未來要通勤費時費力的話,擔心會撐不久。而這塊地從國道一號下來直接接上快速道路,路寬敞時速又高,最後的一小段山路只需開不到十分鐘即可抵達,而且山路路寬也能容許會車,不太有安全疑慮,這部分算是滿符合我的需求。

2. 面積達標:小夏說家園面積一公頃,一半拿來種植可食地景,另一半作為天然林,而這一塊地原本分割的方式便是每兩分半(1/4公頃)一塊,也是日後若要申請資材室的最小單位,於是我設定在經濟條件許可的狀況下,想一次購買兩塊相鄰的地,合起來便是能作為種植的1/2公頃,省去未來若是面積不符合需求要移轉的麻煩與不確定性。

3. 鄰接原始林:這大概是讓我在第一時間就下定決心的最主要元素了。當初這塊地幾乎完全被竹林覆蓋,嘗試探勘也看不清地貌。土地的後方為緊鄰著一整片山頭的原始森林,其中也參差著一些早期的人造林,因為很久以前貌似有部落在這個地方駐紮,所以森林裡是有步道的!而步道都佈滿了松針,踩起來舒服鬆軟。我第一次進去時起大霧,身在其中有種神秘召喚的迷霧森林的奇趣,隔天再去又是暖陽透過枝葉縫隙灑落,微風吹拂讓人巴不得弄張吊床就躺下好好享受午後時光。在確認了那塊原始林將來也不會被開發之後,我幾乎也不在意究竟竹林那邊的地貌如何了,因為等於我買兩塊地,就附加一整片森林,「完全物超所值啊!」我是這麼想的。

4. 社區型農地:一個社區型的農地因為是土地開發商整理好道路、牽水電網路,而且統一出入口(未來避免閒雜人等進出),所以土地費用相比一般農地是三級跳,但我個人覺得還在能接受的範圍,畢竟在市區隨便一個公寓就貴上好幾倍,也聽說有人原本打算買便宜一點的農地再自己整理,結果後來不僅費時費力光基本的水電就請了很久,最後算起來也沒有比較便宜。另一個考量是,畢竟是女孩子家一個人,總覺得有鄰居互相關照比較安心,而且因為土地是分割好的,未來如果有想再買其他部分也是可以的。再一個是因為這個社區算是新的案子,目前沒有人定居,我覺得能看著一個社區興起會是滿不錯的經歷。

5. 地質與土壤:雖然在國土資料上查詢這塊地是屬於順向波,一開始有點擔心,不過做了一些功課後才知道並不是說順向波都是危險的,主要還是跟地質與降雨排水、地震有關。而這塊地有個很難得的特點,它的地質岩塊又硬又大,看它的擋土牆就可略知一二了,因為擋土牆完全是就地取材,當初在開發整平時從地面下挖出了許多大岩塊,要砌成擋土牆時還需要大型機具來爆破,不曉得成分是什麼,不過聽說爆破時還會迸出火花(其他社區型農地我看過的擋土牆都屬於用鵝卵石堆起的,這表示該地很可能曾經歷過長時間的水流沖刷),況且比起灰灰黑黑的鵝卵石,我更鍾愛大器有型又有礦物顏色變化的。

跟土開大哥聊天時,他也說這是可遇不可求,他做十幾年也是第一次挖到。土壤的部分因為過去幾十年沒有農用,不必擔心有化學藥劑殘留或地力耗損,這裡好一段時間都是竹林,推測是約清末民初時流行種竹子,因為當初有一些竹工藝的需求。雖然竹子不如天然森林般肥沃,但長年累積的落葉也是不錯的有機質,況且砍掉比較不會心疼,因為很快又會長了,還能採竹筍。我很喜歡這邊土開的一點是,除了坡度過陡的部分有時需要動用機具,不然他們最後在清竹林的部分會是用純人工的方式進去,避免對土地的傷害。

6. 海拔與景觀:我以前以為自己想要的地是在海拔幾乎為零的大平原(大概是因為書上祖傳家園的設計圖都是這樣畫的吧),但來到這裡後才領悟到,大平原是在俄羅斯啊,我們可是身在台灣呢。一方面是台灣本來山坡地就比例高,另一方面台灣濕熱,在有一些海拔的地方會涼爽舒適很多。再來,我希望未來家園是能夠生產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的,這裡的海拔為500m,這不正好可以滿足多樣性的生產條件嗎?景觀這部分真的是純粹讓我挖到寶的,因為一開始並沒有把這一項放在考量中,而是等到竹林清出來後才發現原來景觀不錯啊,遠遠可以眺望苗栗市區,還有夜景可看。

7. 坡地與山澗:就像剛剛說的,我覺得有地形變化未來在規劃上比較有層次也更有趣,不過坡度建議不要超過30%,不然可能很難使用。土開方面本來就已順著地勢整成梯田貌,並保留緩坡,適度的坡地對於果樹也有排水良好的特性,在將來灌溉時也可以輕鬆地借助高低位能做設計。說到水源,這似乎是很多人考量的前幾項要素,當然如果有天然山泉流經是最好不過了,但仲介或前人也不是傻子,如果真的有那麼好的地,我猜要不是超級貴就是早已名花有主了吧。退而求其次,剛好這塊地有分割到一條乾涸的山澗,只有下雨天才可能有水,上了樸門後才知道,如果有山澗,一般是不會自行乾枯的,通常是因為上游被砍伐,導致地下水層下降。所以我打算也許哪天溯源去看看,或許還能造林,有朝一日恢復山澗的流水。

8. 氣候與天災:依目前的觀察和了解,那邊初春會起霧(我自己滿喜歡的),夏天有風不會太悶熱,秋天涼爽,冬天可能會比較冷,唯一的罩門大概就是降雨比較少,尤其近兩年,不過上樸門後就知道能嘗試運用設計讓水資源利用最佳化。當地人說這邊老一輩叫「山城」,也就是說颱風來幾乎無感,因為都被山脈擋掉了,地震也極少(附近有個台灣最古老的油井,從日治時期到現在都還好好的,假如在斷層帶可能就不會留到現在還能用了)。

9. 人際關係:最後呢,其實人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在這裡遇到的人真的對我都很好很溫暖,雖然樸實的他們現在不一定能懂我的家園夢想,但可以感受到他們捍衛我夢想的心意,改天再來說說故事吧......

PS. 以上純粹出於個人經驗分享,並不代表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按照這個模板去選擇土地,更不代表我認為每個人都要買一塊地,我相信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幸福方程式。



作者:飛魚 彥君 (臉書粉專:愛佛摩 Evermore 祖傳家園

Write a comment

Comments: 0